查看原文
其他

银发经济的“大金矿”,远不该被这样忽略! | 社会科学报

王诺 社会科学报 2019-12-12

点击上方“社会科学报”关注我们哦!

有调查显示,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,60岁以上消费者的人均消费额超过了25岁至64岁年龄层的平均水平。未来20年,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将大大增加。当前,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,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。我国的“银发经济”已成规模,蕴藏了可观的消费潜力,一旦被激活,将成为巨大的“金矿”。

原文:《我国“银发经济”市场需求旺盛》

作者: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 王诺


当前,我国“银发经济”尚正处于初级阶段,远远不及其他年龄段消费市场的成熟度。这主要表现在产品种类缺乏、性价比低。首先,市场上可供老年人选择的商品种类和数量都很有限,且结构比较单一。社会上对“银发经济”的美好前景还没有形成充分的认识,企业在生产老年商品时,事先并没有进行详尽的市场调研和细分,产品往往忽视了老年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。

  


究其原因,老年产业投入回报有较长周期,而企业偏向追求当期利润,对于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潜力认识不足,造成了“银发经济”发展的滞后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,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,“银发经济”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。对此,笔者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。

  


日益旺盛的需求  从发展趋势看,老龄人口不但在数量上日趋庞大,消费能力也日益提高。在这个基础上,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悄然转变,逐渐形成了新的消费特点:第一,老龄化形势不断加剧,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扩大,老年消费群体日益庞大。随着物质条件日益丰富,老年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显著,“银发经济”将面向更广阔的消费群体。第二,老龄人口消费能力显著提升,间接消费不可忽视。我国近期银发市场的购买力主要来自于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老年人。这一代老年人接受教育的程度、知识文化水平、经济状况与之前的老年人相比,都有了极大改善,经济独立型老年人数量比例上升,其消费能力和消费自主性显著提升。另一方面,子女亲属等也成为老年市场的间接消费者,老年人的实际消费并不以自己的收入和贮蓄为限,往往会超过自身的实际经济支付能力。第三,消费观念发生转变,逐渐形成新的消费特点。老年消费市场有自己的特点,因此会对消费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。例如,食品、医疗卫生保健用品的消费占很大比例;经济实惠、使用方便、售后服务好的商品最受欢迎;在老年人的全部消费中,对各类服务的需求在迅速增加。

  


随着生活状况的不断改善,新一代老年人更加注重生活品质,对生命体验最大化的追求更胜从前,消费观念也随之产生了明显的变化。老年人在退出工作岗位或子女成家后,由于没有过重的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,其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。与上一代的老年人相比,新一代的老年人更懂得爱惜自己,更加注重生活质量,不再给人“迟暮衰老”的印象,同时他们自身也产生了强烈的补偿性消费愿望,希望在人生的后一阶段弥补以前由于工作、家庭负担而未能满足的需求。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也变得丰富起来,特别集中在医疗服务、保健品和生活照料等方面。

  

因此,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这些转变扩大了“银发经济”的消费人群,经济条件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老年人的消费欲望,提高了老年人对中高档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能力,增大了老年人的消费意愿,这些都是老龄产业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。

  

供给相对滞后  与日益旺盛的需求相比,我国的“银发经济”供给则显滞后。譬如,北京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(包括60岁)超过170万人,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已有十几万,但能够提供托老服务的机构仅300家左右,可以提供的床位仅1万多个,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。

  


目前,尽家已经有不少商家涉足银发产业,但与儿童、中青年消费市场相比,老年消费市场产品总供给严重不足。长期以来,由于“银发经济”福利性和微利性特点,从事“银发经济”的企业数量少、规模小,尚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,规模效应还不能得到体现,“银发经济”产业链上的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。在已经提供给老年消费市场的产品中,还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老年人的需求。

  


我国老年人整体购买力正在稳步提高,消费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,消费爆发点一触即发。而企业目前对老年人表现出的商业化市场化的需求似乎还不太敏感,把握不准。在一些企业的眼中,老年人都有抑制消费的心理,从事“银发经济”生产获利微薄。但从老年人口的经济结构来看,具有消费力和购买力的老年人口数量是很庞大的。另一方面,中国老龄化地区差异大,因地域的不同,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购买能力有着很大差异。一般来说,北京、上海等地区的生活水平高,社会保障完善,老年人有退休金或接受养老补贴,消费能力较强,消费观念也比较先进;而城镇、农村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不够完善,消费能力较低,观念思想也比较保守,消费意愿比较落后。老年人的需求具有极大的差异性,实质上是由老年人群平均消费水平不一致的差异性造成的。这就要求生产厂商调查不同弹性的市场需求,根据市场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自己的生产策略。


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07期第4版,未经允许禁止转载,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。


今日

关注

文化周期的历史闸门开启,“主旋律”将面对更多文化挑战! | 社会科学报

时事 | 联合国:中国,感谢您的服务和牺牲

观点 | 抑制资本的天性,别让“共享经济”消耗过多的社会成本

社会科学报

做优质的思想产品

官网

http://www.shekebao.com.cn/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